曾經的長沙縣高考理科狀元、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、廣州企業的白領,如今卻在長沙馬王堆陶瓷市場做一名普通的保安,月薪兩千元。張曉勇每天的工作就是在usb小區內巡視。哪家的狗狗被偷,哪家又遭了賊,哪家夫妻又吵架了,都是他的分內應管事。談及往事,“清華保安哥”張曉勇只是淡淡一笑,並不多言(昨日《三湘都市報》)。有網友戲謔道:三百六十行,行行有清華,前有豬肉男,後有保安哥。
  看到這樣的新聞,大多數人當然會為主人公不值。清華畢業生是社會精英的代名詞,而保安,在大眾的想象中,這個職業與從農村到城市、工資待遇低,被有錢業主吆喝支使、無奈、居無定所相連。但分析張曉勇的人生軌跡,更多是特殊境遇與個人主動選擇使然——— 畢業分配專業不對口、生意失敗,父母年邁生病需要照顧等等。作為個人選擇,外人自然無從評價,令房屋貸款人感慨唏噓的,是家庭和國家在培育人才上多年的心血跟投入,從投資回報的角度,當然是一大損失。一個顯而易見的常識是:當保安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術,並不需要清華這樣的學校來培養。
  假如一個保安考取了清華的本科生,會被當作“進擊的房屋出租人生”的典型,反之,則讓人無從理解。李安從紐約大學電影專業畢業,找不到工作,在家煮飯多年,懷才不遇,但他成功了。現實中,可能有很多沒熬出來的張安、王安。“成功學”教材滿天飛,說明不成功是大多數人的常態。但跟李安有所不同,張曉勇則是在命運安排下,主動選擇了“不成功”的人生,問題便出在:我們如何賦予這樣的人生選擇以意義?
  這裡面,我感覺,其實也跟性別有點關係seo。家庭主婦幾十年如一日煮好三餐,含辛茹苦拉扯大孩子,沒多少人覺得這樣的人生跟“偉大”有關,因為衡量“成功”的標準不一樣。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,美國“第一夫人”米歇爾·奧巴馬曾就讀於普林斯頓和哈佛法學院,本身是一名律師,但為了丈夫,可以說放棄了自己的事業,做了全職太太。但是呢,有多少人會為米歇爾的人生感到“不值”?
  當年國企改製導致某些行業工人下崗,社會上出現了“讓婦女回家”的呼聲,許多人認為天經地義。如今出現一個清華高材生“主動回家”帶孩子、做飯,做宿霧起照顧孩子和家人的“賢內助”,眾皆嘩然。是不是在我們的世俗標準裡面,也有點性別歧視、雙重標準?《爸爸去哪兒》如此火熱,四位面目姣好、衣著光鮮的爸爸帶兩天孩子就不得了了,各種感動各種催淚,可是張曉勇這位從小帶大自己小孩的爸爸呢,他的掌聲在哪裡?一個真正回家相妻教子、照顧雙親的男人,我們的社會還沒做好準備,接受這樣的男人。
  如今許多白領崇信上師、苦行、茹素、念佛,是在尋找生活的意義。“低端”點的,不顧交通堵塞PM 2.5超標房價高企而透支生命,也要為自己的打拼找個理由。多數人的理由是以金錢,尤其是以消費來衡量的幸福感。即便如此,我們也應該為那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、向著主流生活逆流而下的人們讓出一點航道。由他們的慢反思我們的快,從他們的簡單生活,反思我們那無可遏抑的物質欲望從哪裡來。 □果凍  (原標題:[街談]假如你是個在家相妻教子的男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23hiyt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