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通訊員 計慎憶 李迦南 本報記者 孫晶晶
  由西湖到運河,浣紗渠是一條主要的排水通道。不過由於常年淤積嚴重,已經影響到渠道的正常排水。昨天,記者從上城區改善辦瞭解到,在6月15日汛期來臨前,浣紗渠將進行一次徹底的“通腸”清淤手術,清疏淤泥4000多立方米。
  浣紗渠的前身是一條河道,當時是老杭州的主要水系之一。隨著時代發展,浣紗河河面不斷縮小,到上世紀50年代,河面鋪上了蓋板,浣紗河變成渠道,沿著開元路往東,到浣紗路口折向北,斜穿龍翔橋地區,經過長生橋、小車橋,到武林路,再繼續往北,和運河相接,承擔著從西湖開始將沿線周邊的雨水排入運河的功能,在杭州的排水管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  據上城區市政所所長助理李迦南介紹,浣紗渠上城段長1.79公里,高1.4米,寬1.5米,周邊市一醫院等單位雨污管道接入渠道,常年下來淤積嚴重,淤泥的總體積近4000多立方米,淤積的最深處厚度達到了60釐米。
  “本次清淤區域為浣紗路開元路至東坡路慶春路口,全長1792.95米,主要對渠道採取清淤修複措施,恢復管渠的排水能力。”
  浣紗渠主要採用人工挖掘的方式,在有蓋板處人工直接將淤泥挖掘出後裝袋,送到安放地點,等淤泥垃圾瀝乾後,再運到三堡碼頭,送到建德等地。“由於在渠道里,作業面積並不是充裕,清淤有一定難度。”
  目前,上城區範圍內的浣紗渠,函婆橋、虎玉路及八卦田的明渠,饅頭山、宋城路、笤帚灣的暗渠等三條渠道清淤工程已全面啟動,總清淤量將達20000立方米,計劃在6月15日汛期來臨前完成。
  (原標題:浣紗渠汛期前要“通通腸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23hiyt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